一、新瓶舊酒
昨天的必登稿是《海闊天空好揚帆——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紀實》,今天是《回應人民新期待——中共十八大熱點前瞻》。
在五大門戶今晨以此更新十八大專題頭條之前,各地報章已經在昨晚對此稿進行了一番梳理。新華社在江蘇主辦的現代快報最地道,以頭版頭條大標題一一列出五大新期待,即「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繪制新藍圖,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對『深水區』改革作出部署,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促進社會公平,加快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南方都市報封面大紅雙排標題提煉最大熱點為「選出中央新班子,回應人民新期待」;華西都市報和瀟湘晨報分別突顯其「對『深水區』改革作出部署」、「凝聚改革共識新起點」之願。
至於新華每日電訊以及北京日報、解放日報這樣的機關報,更需加配一篇同樣來自新華社的《高舉偉大旗幟 奔向美好未來——黨的十八大獻詞》。人民日報無須時時跟隨新華社舞步,歌聲反而更加高亢,除了刊出《轉變,現代化歷程的關鍵性突破》下篇,更有即時反饋《網友熱議任仲平文章,期待中國道路的新跨越》。
在這樣的示範作用下,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就算再想火線直播美國大選各州實時票數統計,也要將其置於「十八大開幕式8日9時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通知下方。鳳凰網情急出招,把推薦開票地圖的標題放大到和頭條一樣,並列三個首頁專題《選擇的聲音:100人的美利堅》、《奧巴馬:政績參半,連任仍懸》、《美國大選:新瓶還是裝舊酒》,再加微博賬號吆喝關註。
以封面報道《巨大懸念今天揭曉,各國關註心態不同。世界議論美國新總統》聚焦,環球時報也不能錯過計票時間。除了用環球網推薦自家編委王文的美國觀察、司馬南「中美選舉形式迥異但本質相同」的判斷外,更發表社評《民粹潮沖擊世界,中國莫隨波逐流》,內外兼修:「美國大選上演了超級選票戰,再次把西方民主同爭奪選票做了形式上的綁定……選舉制度鼓勵了民粹主義,政黨和政治家們都逐漸成為民粹主義的俘虜……但西方對所有社會難題幾乎放任自流,政府幾乎放棄引領社會的責任,天天圍著選民的意見和選票轉,這必須引起中國社會的警惕。中國還有大量國家發展和民生問題有待解決,奮鬥精神切不可被不切實際的福利主義取代,中國對民權的把握一定要更加準確」。
而就在自由派知識分子藉由微博嘆息美中產生領導人的民主方式之大不同——「一個是選,一個是迎」時,人民日報海外版由葉小文帶來對毛澤東「民主的新路」之新時代解釋。這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主動提及黃炎培當年「興浡亡忽」歷史周期率之說,嘆息許多發展中國家「主動或被動地充當西方民主制度『實驗品』的都有,結果政治動盪、經濟停滯、民不聊生」,強調「我們的民主之路,要有中國特色、中國創新」,思路有二:「在努力改進、逐步完善選舉民主的同時,將協商民主作為民主形式之一」。
二、虐童撤回
「民粹」或「民意」,眼前就有一個一波三折的例子。溫嶺日報官方微博賬號在前天子夜發出快訊,稱「顏艷紅因涉嫌尋釁滋事犯罪,溫嶺公安局於2012年10月25日立案並刑拘,29日提請溫嶺檢察院批準逮捕。檢察機關審查後認為該案需要補充偵查。期間,嫌疑人親屬又要求司法鑒定。溫嶺市公安局於2012年11月5日依法向檢察機關撤回案件,繼續偵查」。
這個消息雖因來得太晚而未能登上絕大多數都市報昨日版面,但卻給了評說者更多時間,並化作今晨媒體文字,紛紛認定警方撤案正是因為那個引發爭議的「尋釁滋事」罪名,例如新華社@新華視點就是在子夜微評中稱贊此事表明「程序正義正得更多尊重」。
錢江晚報沒有跟進報道,都市快報也僅以《檢察院退回警方逮捕虐童教師的申請》作簡短通報,所以,只能靠南方都市報代為詳述:「據顏艷紅另一名委托律師張維玉透露……目前對於以『尋釁滋事罪』追究顏艷紅,法律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溫嶺的檢察、公安部門為了慎重起見,選擇暫時先不批捕顏艷紅,『看得出來檢察院的顧慮情況,他們也挺猶豫的』。」。
承認「此舉讓不少人大失所望,擔心顏艷紅或將逃脫刑罰,認為這是縱容,甚至猜測顏家動用了關系」後,中國青年報也要通過《補充偵查顏艷紅虐童案的法治清醒》表達對檢察機關的支持。在這篇同日得到新華每日電訊刊登的文章中,作者王石川強調顏艷紅的行為顯然不符合「尋釁滋事」要件:「顏艷紅虐童固然可恨,但不能因此就欲對其千刀萬剮還不解恨,就要把一種並不合適的罪名安在她身上,畢竟法治社會不是憑民憤定罪。現實中,常聽到『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嚴懲不足以解民恨』,對於一些普通民眾來說,缺乏足夠的法律素養,加之往往出於樸素的感情和單純的是非觀、好惡觀,確實容易沖動、情緒化。民眾情緒化無可厚非,而司法部門如果迎合民意,連失控的、明顯扭曲的民意也要迎合,就必然釀成冤案,法律的權威、尊嚴和穩定性也因此會受到傷害。」。
同樣在聲援的還有成都商報、齊魯晚報。前者以《浙江虐童幼師案撤回體現法治理性》重申「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的原則;後者發表《「暫不批捕」讓虐童案處理冷靜下來》,由評論員王昱樂強調,「倘以民憤左右司法程序,說白了就是一種以暴易暴的思維方式,與犯罪行為本身沒有什麼區別……溫嶺司法機關決定對顏艷紅暫不批捕,既是對前一段時間過熱情緒的降溫,也是對司法本意的回歸」。
重慶晨報更是決定值此為幼兒教師群體鳴冤。社評回憶顏艷紅虐童事件曝光後的群體性信任危機,重述那個「虐童事件曝光後,有爺爺奶奶對上幼兒園的孩子不放心,偷偷跑到幼兒園,藏在柵欄附近觀察孫子孫女在園內的情況,最多的一天跑去了五趟」的故事。而後,評論員王方傑勸慰為人父母者:「社會可以質疑幼兒園收費太貴,但也應看到國家對非義務教育投入的不足;可以質疑個別教師素質不高,但也應意識到這並非整個幼教隊伍的淪喪;可以質疑部分教師無證上崗,但也不妨換個角度想想,無證也許並不意味著『無知』、『無德』。」。
「口袋罪」——東方早報簡直可以炫耀自己的先見之明,因為這份上海報紙早在10月26日就已公開預測「恐怕這個罪名在之後的起訴、判決中都會有麻煩,所以,評論員沈彬今晨再借《虐童案應走出公憤回歸法律》一抒情懷:「『尋釁滋事罪』是個筐,筐里筐外的人都不好受。但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溫嶺檢方依然行使了憲法賦予檢察機關的獨立檢察權,沒有把顏某某計入某種『成本』中。這種堅持司法獨立的態度是值得稱道的」。
以前美國橄欖球明星辛普森「壞人」漏網為例,這篇獲鳳凰網頭條推薦的評論向讀者宣講「法治並不輕松,法治也不完美」:「類似的虐童行為、法律盲區被充分曝光,為完善立法,積聚了民意基礎。如果民意對虐童的懲罰意見高度一致,不排除繼「醉駕入刑」之後,虐童入刑的可能;這次關於虐童者是否構成犯罪的討論,無疑加深了社會成員對法治的全面認識:法治不完美,但沒有比法治更完美的治理方式。我們做的只能是不斷完善法治,而運動執法、輿論執法必然釀成悲劇」。
強調「公民有權監督,但不能越權審判」之餘,沈彬結尾處卻也筆鋒一轉,寫出一句:「在維護法治共識方面,媒體有更大的責任,不能抓住民間輿論個別措辭的不妥,上綱上線,生造出一個『暴民階層』;不能為了標新立異、嘩眾取寵而站在公眾情感的對立面,那是偽理性、真抬杠」。
這話想來是要說給王志安聽。這位央視「新聞調查」欄目記者有關顏艷紅虐童事件的節目迄今尚未播出,而他似乎已經從「真相潔癖」微博引發的千夫所指中走出。11月6日零時剛過,他先宣告「追求真相的道路沒有止境,跌倒了,我會爬起來,失敗了,我會重新再來。我不會回頭,亦不會氣餒」,然後轉發那則溫嶺日報子夜快訊,點評如下:「此案的是非公論,須經歷史的檢驗,大家一起關註」。
三、「雖遠必誅」。
湄公河案主犯糯康一審被判死刑和溫家寶野田擦肩而過不交談的現場畫面均得央視播出,讓一些主張中國外交需要強硬的人們欣慰。
前者引發新京報發表社評《「湄公河慘案」判決,讓正義得償》,贊揚「把司法保護延伸到境外中國公民之處,使他們也能感受到中國法律的尊嚴和力量」:「昆明中院宣判是一審,六名被告依法上訴,還將依法經歷二審,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是在中國法律管轄下的司法審判活動。作為大國,在法律的框架下拓展保護境外公民的方式和力度,無疑會強化中國大國形象,受到國際上普遍的尊重。」。
環球時報是用《糯康等判死刑彰顯「雖遠必誅」》附和,而其《日媒遺憾中日首腦未「偶遇」》的報道更是得到新浪和鳳凰網同步推薦:「日本媒體說,以往日中交惡時,同在多邊場合的兩國領導人好歹曾用『駐足晤談』維持溝通,本屆峰會上中國總理溫家寶不僅與日本首相野田保持距離,連走過後者面前時都不打招呼」。
的確,那個中國總理走過、日本首相抿嘴的瞬間在昨天已經傳遍中國互聯網,並得到類似「野田亞歐峰會兩次被溫家寶無視」之類的標題。
美加翻譯社 祝您心想事成!
「美加翻譯社」,為專業的外國語文翻譯社,提供客戶如年報財報翻譯、網站建置翻譯、技術說明書翻譯、法律合約翻譯、醫學醫藥翻譯、網路資安翻譯、文學藝術翻譯、期刊文章翻譯、學術論文翻譯等筆譯服務,語種包括英文、日文、韓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義大利文、俄文、阿拉伯文、泰文、印尼文、越南文、緬甸文等。
美加翻譯社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號7樓
電話:02-8369-2491
網站:www.megatran.com.tw
E-mail:service@megatran.com.tw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兩種民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